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、二里头工作队领队 赵海涛 ↑
二里头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位于河南偃师市境内,距今约3800年,属古文献中的夏、商王朝时期,并初步被确认为夏代中晚期都城遗址。
网络配图
在二里头遗址考古过程中出土有大量陶器、玉器、铜器等遗物,其中一尊长70厘米由绿松石薄片拼接的玉龙令最为精美、独特。结合二里头遗址历史方位,并通过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微量元素分析溯源,基本可以确定二里头出土绿松石产于鄂渝陕交界的竹山、郧阳地区。由此可见竹山绿松石开采、制作历史极为悠久,文化积淀极为深厚。
网络配图
绿松石是不可再生资源只会越来越少,希望竹山能加大绿松石历史文化的挖掘、保护,以此提升绿松石的文化内涵、文化品位、历史厚度。通过文化赋能推动绿松石走多元化发展道路,二里头文化遗址乐于向竹山分享考古成果,例如双方可以在绿松石文化研究、文创产品开发中进行深度合作,把二里头绿松石文物造型、形象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进行借鉴应用,让竹山绿松石借势、借智、借力发展。
用“大师”精神振兴大产业
中国工艺美术大师、中国玉石微雕大师 常世琪↑
从五十年代开始接触玉雕设计制作,与玉石打了一辈子交道,就个人而言对竹山绿松石的感情很深,对竹山绿松石的品质更是青睐有加。
60多年的从业经历最大感受可用一个词来形容“玉不琢不成器”。一块普通的“石头”经过匠人精心设计、巧妙构思、精雕细刻既赋予了它生命也让其价值成倍增长,本人的成名之作“田螺姑娘”就是一件绿松石玉雕,在七十年代绿松石论斤卖的时候,就能卖出1700元的天价,这就是最好的例证。还有我雕刻制作的金陵十二钗链瓶、微雕八仙炉、迎春乐等绿松石作品在国内外都屡获大奖,可谓是经济价值、社会价值双丰收。
由此可见作为绿松石的主产区,大力培养工艺“大师”,对于振兴大产业显得尤为重要。作为湖北人、十堰人我非常乐意为竹山绿松石工艺“大师”的培养贡献力量,希望竹山在办学过程中加强对美术、书法等基础性课程教学,同时注重相关人才挖掘和培养,为“大师”队伍建设提供“源头活水”。
保护和传承绿松石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
山东大学考古系主任、环境考古学专家 王青↑
竹山绿松石产业化做的很好,走在全国前列,竹山对绿松石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也非常重视。但是,通过这几天的考察和调研发现,绿松石产业的历史纵深感、文化品位和文化价值还有很大提升空间。
浅显的认为,要在这些方面提升,还需要做好三项工作:加强绿松石历史资源的研究,借助考古发现、文献记载加大对绿松石的命名、质地、流通等领域的历史溯源,如是否可以就“和氏璧可能是绿松石”的传言进行论证。重视绿松石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,保护好开采、制作绿松石的老遗址、老矿洞老器具、老厂房,为绿松石后期的研究提供历史依据。注重于绿松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,挖掘和保护竹山本土与绿松石有关的故事和传说,绿松石制作老工艺的传承等。
当前可以从两方面发力,召开全国范围的绿松石产业学术研讨会,进一步宣传推介竹山绿松石。设立绿松石研究相关课题,向全国招标,吸引地质、考古、历史、设计、生产等方面专业人才,研究相关课题,并出版优秀研究成果。